|
养心殿试点修缮北京故宫聘19位资深匠人
(博讯北京时间2019年2月05日 转载)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筑修缮是一项浩大工程,为避免修缮技术中断,2017年起招募工匠从最基本「六大作」逐一培训,现已有116名匠人培训合格,19位优秀资深工匠获聘修缮养心殿。
北京故宫的工匠系统具有明确传承谱系。澎湃新闻报导,1949年后北京故宫招收的工匠大多是营造厂师傅,自清代起就承接皇宫修缮工作,个个身怀绝技、技术精湛。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工匠,这批匠师被称为「故宫十老」。
在古建筑持续修缮的过程里,这批老匠师也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青年工匠。50多年间,故宫共培养了3代优秀的工匠团队。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故宫人不再承担大型修缮工程,工匠团队缩减引发工艺传承问题。尽管故宫仍招收自己的学员,但人数无法达到文物保护要求。
老匠师凋零延伸出另一问题,即古建筑修缮工艺与材料随之消失。为此,2007年4月,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古建筑研究中心;2014年8月,成立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重点科研基地,以及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
2015年,再提出古建筑「研究性保护专案」理念,希望将古建筑保护、学术研究、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等3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故宫老建筑修缮找一个可长远执行的方案。
这个「保护专案」的目的,是想透过合理制订文物修复专家的退休回聘制度,留住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并寻找符合故宫官式古建筑维修保护的优质材料,建立起稳定的古建筑优质材料供应基地。
此外,北京故宫先选择4项亟待维修保护的古建筑群,作为「研究性保护项目」试点:养心殿、乾隆花园、大高玄殿、紫禁城城墙。
按照传统,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包括:瓦、木、土、石、搭材、油饰、彩画、裱糊等「八大作」,其下还细分了上百项传统工艺,从材料到做法,都要严格遵循营造则例。
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专案总体方案」为例,营造技艺传承与培训共分4阶段,即:人员选拔、基础培训、专案培训、专项培训。2017至2018年,由北京故宫修缮技艺部负责,在多个单位合作下,展开工匠选拔、基础培训。
由于是在既有古建筑进行修缮,「土」跟「搭材」两项建筑技艺先保留,培训课程按照「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等六大作分别进行,技法包括:扎线工艺操作、砍砖操作要点、揭除旧裱糊纸张、雕刻斗拱三浮云、苏式彩画白活画法等等。
报导称,截至目前,总共有116名工匠培训合格,19位优秀资深工匠接受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聘请,为养心殿的修缮工作打下了人才基础。
至于未来,北京故宫博物院拟结合全中国优秀工匠,进行分专业、分层次、有针对性培训,再筛选出具备先进保护理念、掌握精湛、规范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人才,以实现古建修缮与技艺传承相结合,培训工匠与培养人才相结合的目标。
中央社
(博讯 boxun.com) 145144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