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缶:鲁甸地震背后的人祸不能重复 请看博讯热点:爆炸等天灾人祸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8月12日 转载)
赵缶 媒体人

地震中倒塌的房屋80%是土坯房,也是造成很多人无法逃离和幸存下来的重要原因。
鲁甸地震发生的当日,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哪怕随后死亡人数迅速攀升,其在媒体上的影响力依然不如稍晚些时候公布的郭美美案。有人认为鲁甸地震关注度小和地区偏远有一定关系,其实非也。作为一个在云南地区生活的人而言,关注发生在云南的地震也并非头等大事,更遑论其他地区的民众呢。
灾难太多,人容易变得麻木。从七月到八月,接连不断的空难;从汶川到玉树再到鲁甸,接二连三的地震。疼痛太多到最后就会选择漠视,更何况,陷入苦难中的人们都在遥不可及的地方,仅靠网络连接的情感说不定下一刻就被中断。
但是,很想谈谈鲁甸地震背后的一些东西。譬如隐藏于天灾中的人祸,譬如一而再再而三需要不断重复的话题。
没有去过灾区的人无法想像那里令人揪心的场景。再多的图片和文字也无法还原灾难所带来的痛苦和沈重。我身边陆续有人去灾区,也有人从灾区回来。有些人去的时候甚至还为将有这样难得的经历而兴高采烈,但是返回的时候却无一不沉重。
哪怕最高领导人有指示,哪怕国务院总理亲临地震现场,但是,地震的救援并不尽如人意。随之曝光的,是地震发生前鲁甸面临的诸多因制度或人所带来的问题,以及地震救援过程中暴露出的老问题。每次天灾细细追究,伤亡惨重的背后或多或少有着人祸的因素存在。如位于地震带上的贫困山区抗震民居的建设为何难以落实?如救援中民间力量的忽视以及占据救援主力的军队救援专业化问题亟待提高等。
很多人都在问,为何这次地震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首先,地势的特殊性必须肯定,但是为何处于这种地震断裂带上的抗震房修建六年竣工率不足1%?倒塌的房屋80%是土坯房,而这些是造成很多人无法逃离和幸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仅仅只是因为贫困吗?老百姓即使补贴一万元仍然盖不起抗震房,但昭通一官员的父亲去世却能摆上2400桌流水宴狂收礼金。不能说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对比之鲜明却无法让人不心酸。
其实,早在芦山地震时,有民间机构就已经关注到农村房屋抗震状况差的问题,并且投入了不少资金在芦山地区进行研究和实践。一次次的地震不能只是带来伤亡,却未能带来一些复苏和清醒。从这个角度而言,无论是未雨绸缪的抗震工程,还是专业救援的培育,在这次鲁甸地震中,其进展都令人失望。
假如政府能够有针对性,而非一笼统地对贫困山区的抗震房进行建设和落实;假如救灾中不是让更多的民间救援力量靠边站;假如对陆路难行地区的救援能够调动更多的航空救援力量,相信这次鲁甸地震的伤亡不会如此令人震惊。
来源:东网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1031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