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思想:出租车垄断被互联网打破?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1月10日 转载)
王思想 经济学者

内地各个城市的出租车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垄断。
在中国,垄断行业众多。多数垄断行业都是自上而下,有一个垄断集团牵头,再把垄断延伸到各个角落。
比较特殊的是出租车行业的垄断:既无一个全国性的垄断政策,也无一个全国性的垄断公司统领,而是由各个城市的出租车公司分别垄断。如此分散,却又能步调一致,导致各个城市的出租车都故意保持供不应求的状态,痛宰消费者。充分说明垄断是多么诱人,是多么容易效仿和普及。
人们呼吁多年,出租车垄断依然牢不可破。最近才出现了好的势头,起因竟然是互联网要打破出租车的垄断。这是互联网带给人们的又一惊喜。
互联网与车租车,这两个原本无关的产业是通过嘀嘀、快的、摇摇等打车App联系到一起的。起初,大家都很高兴,出租车空驶时间短了,挣钱多了,乘客付的少了。似乎都是受益者。而提供了大量车价补贴的打车App也很高兴,因为绑定了用户。
蛋糕不可能永远免费,打车App页需要有盈利模式。后来,大家发现了,打车App发展了很多新车加入拉活的额行列,这些车不叫出租车,叫「专车」,价格略高于出租车,但车号、服务号,消费者多了一项选择,非常高兴。
于是又人不高兴了。先是出租车司机,他们发现出租车供给提高了,自己赚钱少了。沈阳等城市出租车甚至集体罢工。
接下来,更厉害的出场了。2014年12月底,较早实行出租车垄断的上海,再次走在了维护垄断的第一名,率先将专车服务定性为「黑车」。此后,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北京等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纷纷起来维护垄断,打击专车。
封杀专车的理由一般是两个:1,以前的黑车司机借助打车平台为自己洗白;2,由于私家车上保险普遍较低,与正规的运营车辆不具有可比性。一旦发生事故,乘客权益无法保障。
这两个理由均不能成立。以前是黑车司机,现在就不能从事专车运营?只要人家办理了相应手续就可以呀。至于私家车所上保险低,你完全可以要求参与专车运营的私家车提高保险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封杀?
以前,谈到各地打车难的问题,交管部门总会把理由归结为「运力不足」。这个说法很是无赖。「运力不足」彷佛是物质短缺、没有足够车辆投入车租车运营,实际情况却是,出租车公司和交管部门为了谋取利益,故意阻止更多车辆投入出租车行列,故意保持出租车供不应求。大量司机无法取得出租车营运资格,只好以「黑车」的形式提供租车服务。
现在,APP专车出现了,交管部门又找借口封杀,证明了以前不是运力不足,而是「不让运力足够」。
而从社会的反应来看,普遍是谴责出租车垄断,支持打车APP,要求从监管层面给专车「正名」。其中,一个尤其令人高兴的现象,是官方媒体加入到了对出租车垄断的讨伐。人民日报官微发声,直言出租车垄断必须改变。
专车服务,既缓解了打车难,又丰富了租车品种,为消费者提供了高层次的出行选择,如此好事,不应该也不可能被一些垄断得利集团阻止。人们应该注意到,在国外,以叫车为手段的专车服务已经成熟发展了多年。
传统出租车的垄断体制,受到互联网的挑战。以前,凡是曾经抵制互联网挑战的行业,都不得不做出自身调整,去适应互联网,最后因互联网而促进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如今,出租车行业也不得不完成这种嬗变。
来源:东网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415102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