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则奋:老千算走数 请看博讯热点:占领中环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1月15日 转载)
(时事评论员 黎则奋)

■梁振英在竞选时已表示要解决房屋问题,但梁上任至今香港房屋问题不断恶化。数据图片
雨伞运动告一段落后,在集大权于一身直接就港澳问题发施号令的习近平指令下,689政权不得不摆出一副「强政励治」的模样。早前多个问责局长已就房屋、医疗保险和所谓农业科技化多个政策煞有介事提交报告和建议,如今梁振英发表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不过是狗尾续貂,其实并无多大新意。
如果大家不是善忘的话,应该记得689竞选时,曾经就房屋、医疗、退休保障、环保、金融发展等多个政策大发议论,大开期票,教一众基层组织领袖如何喜华之流,以及幼稚专业精英和左胶政客寄予厚望,翘首以待以为可以打破地产霸权的垄断,改善普罗大众的生活条件。但一上台梁振英便原形毕露,全部走数,连他自诩「重中之重」的土地房屋政策也荒腔走板。楼价不单没有回落,反而因为689刻意推出人为求过于供的「白居二」措施节节上升,造成今天二手公屋创四百万天价,旧私人屋邨淘大中小单位突破六百万的畸形和疯狂现象。梁振英在竞选政纲声言每年兴建公屋数量增至三万个固然落空,即使最近长策会发出的长远房屋发展策略建议未来十年兴建二十八万个公共房屋单位,其中公屋和居屋分别占二十万和八万个,在未来五年,亦未能做到,由二○一四/一五至二○一八/一九的五年期内,预计只能增加七万七千一百个,即比曾荫权管治时期原定的每年兴建一万五千个公屋单位,五年内顶多只能增加二千一百个。
居屋的兴建更远离目标,连上任政府承诺每年供应五千个的目标也达不到。最近房委会推出的二千一百六十个单位,其实是梁振英上任两年半后第一次推出售卖的居屋,二○一二年底由房协预售的绿悠雅苑,只是将曾荫权倡议的置安心计划改头换面,据为己出而已。今次施政报告表示二○一五/一六年及二○一六/一七年度应会分别预售二千七百个和约二千个居屋单位,连同房协准备在二○一六/一七预售的一千六百个资助出售单位,梁振英在任内只能合共供应八千四百六十个居屋和资助出售单位,与原来五年内供应二万五千个居屋单位的目标相去太远,更遑论所谓未来十年供应九千个居屋单位即五年内供应四万五千个居屋单位了。
至于施政报告发表前放风宣称政府会将部份新兴建公屋以五折市价向绿表人士出售,作为次级居屋,今次施政报告没有详细说明,只提出政府会考虑提供更多不同模式的资助出售单位,而出售新兴建公屋是先导计划。果如是,有关计划也是「左袋换右袋」的零和游戏,优惠绿表人士的同时,却剥夺了轮候至少三年上楼者住新公屋的机会,唯一的目的,只会造大梁振英任内兴建居屋和资助自置单位的总数,明显为了「交数」而已。
最令基层组织和社福界人士感到意外的,就是689竟然同意为全民退保计划预留五百亿元,似是政府有心为港人的退休保障未雨绸缪。但千万不要高兴太早,因为一来前车可鉴,过去政府为了推销医疗保险,也曾拨出五百亿元,结果辗转去到689政权手上,计划已变为医疗自保,五百亿元不翼而飞。现时,特区政府虽然愿意考虑探讨全民退保的可行办法,但内部已传出并非倾向「免审查全民划一金额」计划。换言之,如果只是每月三千元,又与目前的长者生活津贴计划合并,实则只是增加长者长者津贴而已,而且并非人人可以享有,需要资产审查,又何来「全民」之有?何况,长者生活津贴本身也会每年按照通胀指数调整。没有巧立名目的全民退保,早晚亦会达到三千元的水平。
一句话,大话精梁振英的施政报告不必认真看待,那不过是老千算走数的习作而已。
来源:苹果日报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58121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