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思想:保障房是穷人的意淫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1月22日 转载)
王思想 经济学者
 ?000700
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名义上是给穷人住的,实际上呢?
全国最大保障房小区因太偏僻遇冷成「空城」,发生在青岛的这一幕,是比较典型的。在全国其他地方也都不同程度出现了保障房空置的问题。
空置的原因,是地理位置偏僻,缺乏配套设施。
那么,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把保障房建那么偏远,还不配置足够的基础设施?对此问题,完全可以反问一句:人家凭什么给你在好的路段造保障房,凭什么给你建好配套设施?
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名义上是给穷人住的,实际上呢?
如果造在好的路段,那么,会有都是房子真正分到无权无势的穷人手里?能有10%就不错了。绝大多数的房子,会被掌握分配大权的人分给与自己有关系的人。不要指责那些官员,在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任何人做官,都会如此。这是最简单的「分粥权」。
如果造在不好的路段,出现了空置,那么,地方政府就有理由说:瞧,不是我们不提供保障房,而是已经造得足够多了,出现空置了。
很明确的事实是:各级地方政府均希望房价越高越好,房价越高,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和税收越高。所以,这种时候的保障房,只是一种表演。有三方面的表演目的:一是慈善,要表现出对穷人的关照。二是压制人们对高房价的怒火,仿佛高房价是针对少数富人的,仿佛不是绝大多数人遭受高房价的压榨。第三,交差,向上级政府交差,而不是向选民交差。
当今所有地方政府都得承认,即便保障房没有被官员侵吞,即便真的分到了最穷的百姓手中,那么,人们要问:最穷的那部分人住进了保障房,那么,我们这些暂时还揭得开锅的人凭什么要受高房价的压榨?
从保障房政策出台的第一天起,我就是反对的。反对的理由是:在当今体制下,保障房这本经书必然被念歪。
保障房走到今天的结局,这是一种政治必然,是穷人的意淫遭遇了必然的失败。
穷人以为政府建保障房是提供给穷人的;地方政府建保障房的目的则是另有所图。双方从一开始就不是在谈论同一件事。
这牵涉到政治学上一个最简单的描述:人们之所以达成契约,同意让渡部分权利来成立政府,并同意纳税来养活政府,是为了购买政府的公共服务,并为底层民众提供最基本的人道主义援助。而如果缺乏这种政治契约,则政府行为必然走向另路。
如果民众无法约束政府的权力和行为,那么,所能期望的,就只能是尽量让市场来配置资源,尽量让政府少掌握资源。即:少纳税,对应少服务。从这个角度讲,保障房政策就是错误的。
而在中国香港,以及其他许多国家,都是有保障房的,这又怎么解释呢?那是因为,香港等地区和国家的政府,权力受到选民制约,他们不敢肆意挥霍资源。
假如青岛的市长是由青岛公民一人一票选出来的,市长敢把保障房建到偏远地区并且不给配套设施吗?不要说穷人不答应,其他那些不指望保障房的市民也不会答应。在那样的体制下,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会成为一种道德自律,流淌在每个公民的血液中。
那么,今天中国的保障房政策如何执行?答案是:必须先有规矩后做事。任何地方政府在修建保障房之前,必须向全体公民征求意见,就选址、数量、质量要求、配套设施要求、工程招标等全部公开讨论,议会公开辩论决定;在建设阶段,要公开进度细则;在分配阶段,要向全体公民公示分配结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悄悄建设,然后悄悄分配,最后再勒令媒体歌颂功德。
来源:东网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1640823
|
|
|
|
|